“房东税”风暴来袭,租房族如何未雨绸缪?一文看懂影响与对策!
最近,"房东税" 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随着 2025 年房产税试点扩围至 60 个城市,个人出租房屋的税收征管力度明显加强。这项政策究竟会给租房市场带来怎样的震荡?作为租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
自 2025 年 9 月 15 日起,《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房东税”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一政策不仅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对租赁市场各方参与者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全面解析 “房东税” 的具体内容、政策变化,以及对房东和租客的影响,并提供相应应对策略。
一、“房东税” 究竟包含哪些税种?
“房东税” 并非单一税种,而是房屋出租相关税费的统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增值税:
个人出租住房,按 5% 征收率减按 1.5% 计算应纳税额。若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形式,且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未超过 10 万元,可免征增值税。个人出租非住房,则按照 5% 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 10% 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依次扣除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不含增值税)、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每次以 800 元为限),以及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减除费用 800 元;4000 元以上的,减除 20% 的费用)。个人出租非住房,按 “财产租赁所得” 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 20%。个人出租住房,按 4% 的税率征收房产税;个人出租非住房,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税率为 12%。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纳税人所在地不同,税率分为 7%(市区)、5%(县城、镇)和 1%(其他地区);教育费附加费率为 3%;地方教育附加费率一般为 2%。这些附加税费均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计征依据。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个人出租住房,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但个人出租非住房,需依照租赁合同按租金收入的千分之一缴纳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则根据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及当地规定税额计算征收。二、2025 年房东税政策有何新变化?
以往房东税征收依赖房东自觉申报,执行力度较弱。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和部门协作加强,2025 年房产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建立了更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租赁合同备案后,税务部门能精准掌握房屋租赁信息,使征税更加规范严格,房东难以再忽视纳税义务。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房东税政策进行了优化。例如,部分地区对符合条件的长租公寓等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在增值税、房产税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以鼓励住房租赁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在个人出租住房的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方面,部分地区进一步明确了核定征收率等相关细则,使征税更加科学合理。三、房东税政策调整对房东和租客有何影响?
对房东的影响
房东税政策的严格执行,直接增加了房东出租房屋的成本。在租房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房东可能难以将增加的税费全部转嫁给租客,导致实际租金收入减少。随着征管力度加强,房东需更加注重纳税申报等合规操作,准确记录租金收入、相关费用支出等信息,并按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否则,可能面临税务处罚,如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以及罚款等。
对租客的影响
在租房供不应求的地区,房东可能将部分或全部税费转嫁给租客,导致租金上涨。但从长远看,市场逐渐规范,低质量、高租金的房源可能被淘汰,租客有望获得更优质、性价比更高的租房选择。房东税政策执行过程中,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等要求更加严格,使租房交易更加透明、规范,有利于保障租客的合法权益。以往房东随意涨租、不合理扣押金等现象有望减少,租客在租赁过程中的安全感增强。四、房东和租客该如何应对?
房东应对策略
保留好与房屋租赁相关的各项费用凭证,如房屋维修、装修发票,购买家电、家具的凭证等,以便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合理扣除。同时,关注当地税收优惠政策,看是否符合享受优惠的条件。在难以转嫁税费的情况下,房东可通过提升房源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租客,提高房屋的竞争力。例如,对房屋进行适当装修,配备齐全且优质的家电家具,为租客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从而在不提高租金的情况下保持房屋的出租率。
租客应对策略
优先选择经过备案的合规房源,这样在租赁过程中的权益更有保障。同时,在签订租赁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租金、押金、维修责任等各项内容,避免日后产生纠纷。了解当地租房市场的租金水平和房源情况,在租金出现不合理上涨时,敢于和房东协商,或者选择更合适的房源。此外,部分地区政府可能会出台针对租客的租赁补贴政策,租客可以关注当地相关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申请补贴。2025 年房东税政策的调整对房屋租赁市场的房东和租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了解这些政策变化,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无论是房东还是租客,都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保障自身权益。
文章来源于:海南税务师事务所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